庆祝建国70周年凌源城市发展展播(1)今天的你我,怎样述说昨天的故事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9-09-01 16:52:48    文字:【】【】【

 

据考古资料记载,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即在本县境内劳动、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城北15公里处的牛河梁,“曾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商代属孤竹国地。周初为燕国疆域,燕昭王十二年置右北平等郡,这里属右北平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后,于今凌河乡安杖子村置县,名平刚,仍隶右北平郡。汉,公元前202年,右北平郡移至平刚,这里成为郡、县两级治所。东汉建武后,右北平郡治迁土垠(今河北丰润东南),本境为乌桓地。

三国,为魏地。

晋,初属鲜卑段部,后并入慕容部,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和北燕地。

南北朝时期,归北魏、北齐所辖。

隋,隶辽西郡柳城县。

唐,隶营州柳城县,后为厍莫奚、契丹地。

辽,为榆州(领和众、永和二县)、潭州龙山县(喀左白塔子)地,隶中京道大定府。

金,属和众、龙山二县地,隶北京路。

元,为和众县、龙山县和惠州地,隶大宁路。

明,为营州左屯卫和中屯地,隶大宁都指挥使司(治所今宁城黑城子)。永乐(1403年)后,大宁都司南迁,此地被废弃。天顺(1457年)后,属兀良哈朵颜卫地。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为蒙古达颜汗后裔各部所辖。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为喀喇沁左翼旗地,隶卓索图盟。

清,乾隆三年(1738年),于今凌源镇设塔子沟厅,隶直隶省。四十三年(1778年),撤厅置建昌县,隶承德府。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隶朝阳府。

民国,民国3年(1914年),因与江西建昌府重名,依大凌河发源于本境,改称凌源县,隶热河特别区。民国17年(1928年),隶热河省。民国20年(1931年),划出部分区牌,建凌南设治局。民国22年(1933年),日军侵入,建立伪政权,隶伪热河省公署。民国26年(1937年),凌源、凌南合并为建昌县,治所迁至今建昌镇。民国29年(1940年)废县存旗,属伪喀喇沁左旗公署。民国34年(1945年)凌源光复后,建立县政府,隶属冀热辽区热东专署。民国35年(1946年)1月,国民党军进占县城,建立县政府。

1947年6月,凌源县城解放。1948年12月,热东专署被撤销,凌源县隶热河省。1956年1月,热河省撤销,凌源县划归辽宁省锦州区。1959年1月,隶辽宁省朝阳市。1992年2月14日,撤县设市,成立凌源市(县级市)仍隶属辽宁省朝阳市。

地形地貌

凌源市地处辽西低山与丘陵地形区的中部,属华北山地与高原一级地形区。境内广布低山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排列,具有平行岭谷地貌特征。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中部略呈隆起。最高点在西南部,主峰红石砬海拔1256.6米,最低点在南部青龙河出境处,海拔290米,全境平均海拔552.1米。

山 脉

山地面积1983.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0.5%,属努鲁儿虎山、七老图山、燕山与松岭山的分支和余脉;丘陵,面积84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7%,主要分布于山地外围,盆地河谷边缘地区,以北部、东部和南部最集中;盆地,面积452.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8%,面积较大的盆地有4个:小城子——万元店盆地、三十家子盆地、四官营子盆地、三家子盆地;较大河谷4条:大凌河西支谷地、青龙河谷地、渗津河谷地、黄金带河谷地。

河 流

凌源市境内主要有四大水系:大凌河西支、青龙河、渗津河、四官营子河。境内河流总长度1164.4公里,河网密度为0.36公里/平方公里。凌源境内河流的特点是:河谷处于未形成阶段,河叉多,呈分散型东西或北南汇入干流。受降水集中、地面坡度大、覆被率低等影响,形成非饱和产流模式,降水大部分汇成地表水排泄于河道,平时支流干涸,汛期则泛滥成灾。主要河流有:

【大凌河西支】大凌河西支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郑杖子乡南塔子山余脉,于本市宋杖子镇康官营子村入境,经河东、瓦房店,于乌兰白镇进入喀左县境。本市境内河长51.5公里,流域面积17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41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85.26毫米。大凌河西支主要支流有3条:驿马吐河、热水汤河、黄金带河。

【青龙河】青龙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台头山乡贺家沟,于三十家子镇北宫村入市境,经刘杖子乡、前进乡、刀尔登镇入河北省青龙县。本市境内河长50.49公里,流域面积150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2613亿立方米。青龙河主要支流有3条:小甸子河、回流水、茶棚川水。

【渗津河】渗津河发源于三家子乡平顶山,河源高程1056米,由南流向东北。经沟门子、三家子、天盛号、四合当、五家子等乡入喀左县境。本市境内河长45公里,流域面积677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是四合当河。

【四官营子河】四官营子河发源于牛营子乡邢杖子,河源高程851米,由西向东,于四官营子镇窑上村入喀左县境。本市境内河长33.65公里,流域面积232平方公里。

气 候

凌源市地处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燥寒冷期长,春秋季风大,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以低山丘陵地为主。南北跨越近一个纬距,东西相隔近一个经度,境内多低山丘陵,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中部高四周低。复杂的地形、地貌分布,使得凌源气候资源分布复杂多样;从南到北存在一定的气候差异。但光照资源无论南北都极为丰富,热量资源南部高于北部;水分资源南部多于北部,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凌源属于半干旱、半干燥气候。春季少雨干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发生;夏季高温多雨,间有局地暴雨、山洪发生;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多偏北大风。

【气温】凌源境内年平均气温8.7℃,7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4.0℃,最冷期出现在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5℃;历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8.0℃,历年平均最低气温为2.8℃(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2000年7月14日,温度为43.3℃,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90年1月31日和2001年1月15日,温度为-27.9℃);历年平均≥10℃积温为3443.1℃,累年≥35℃天气出现61天;无霜期长达130—160天。

【降水】历年平均降水量为479.4毫米,从地理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年最多降水量为654.2毫米,出现在1994年;年最少降水量为321.0毫米,出现在1999年;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31.9毫米,出现在1994年7月13日、其次是2005年7月11日降水量为124.7毫米。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5%,该时期为凌源的雨季、汛期。

【日照】凌源境内年日照时数为2748.1小时。

【风】境内全年大风(≥6级)平均为60——120天,但累年年平均风速只有2.4米/秒。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凌源市行政辖区土地总面积为327976.02公顷。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农用地185371.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5%。其中:耕地面积50178.8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7.1%,占土地总面积15.3%;园地面积11931.8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4%,占土地总面积的3.6%;林地面积113715.9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1.4%,占土地总面积的34.7%;牧草地面积208.8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1%,占土地总面积的0.063%;其它农用地面积9335.59公顷,占农用地面积5%,占土地总面积2.9%;建设用地16368.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4531.6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8.8%,占土地总面积的4.5%;交通用地面积1467.5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0%,占土地总面积的0.4%;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68.8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2%,占土地总面积0.1%。未利用土地面积126236.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5%。

本市土地自然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岗地、川地、平地等多种样式,土地利用类型也相应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特点为:人均耕地占有量少,土地利用潜力较大。林地所占比重较大。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但可供开发复垦的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水资源】全市分大凌河、青龙河两大分区、10个水资源区,其中大凌河流域6个,青龙河流域4个。年均地表迳流量为33588万立方米,频率为50%时为29893.32万立方米;70%时为18809.27万立方米;95%时8732.4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2292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8704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50立方米,为缺水地区。

【植物资源】凌源有维管束植物98科339属752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17种,木本植物53科113属303种,草本植物75科282属432种。菌类资源丰富,仅大型真菌类植物就有90余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核桃楸、水曲柳、紫椴、黄芪、野大豆等9种,国家珍贵树木有黄蘖、蒙古栎2种。

代表建群的植物有:油松、侧柏、蒙古栎、辽东栎、槲栎、小叶林、花曲柳、山杏、刺槐、杨、柳、荆条、蚂蚱腿子、暴马丁香、紫丁香、迎红杜鹃、黄背草、羊草、丛生隐子草、苔草等。

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有:甘草、防风、黄芩、黄芪、远志、地榆、玉竹、芍药、穿龙薯蕨、益母草等180余种;园林绿化观赏植物有:卷柏、侧柏、迎红杜鹃、照白杜鹃、锦带花、各种绣线菊、小叶白腊树、京山梅花、元宝槭等100余种;饲用植物有:山野豌豆、披碱草、山黄豆、隐子草、早熟禾等;野菜植物有:蕨菜、马齿苋、野韭、山葱、苦卖菜、蒲公英等15种。野生水果、干果植物有:山荆子、山葡萄、山杏、欧李、枋桃楸、榛子等20多种。

【动物资源】凌源市发现的脊椎动物395种,其中鱼类37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16种,鸟类295种,兽类42种,隶属5纲78目81科。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鸨、东方白鹳、黑鹳、金雕、豹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苍鹰、大鵟、秃鹭、红脚隼、长耳鴞等42种。辽宁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中国林蛙、凤头百灵、云雀、石鸡、狍子等52种。“三有”(有保护价值、有科研价值、有经济价值)动物254种。

【矿产资源】凌源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产品种较多,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30多种,其中有省内著名的热水汤温泉;储量丰富年产1.5万两的黄金矿;数百亿吨藏量的石灰岩、白云岩;亿吨以上储量的珍珠岩、菱铁矿、油母页岩、沸石、玄武岩、辉岩、石英砂岩;储量在数千万吨以上的煤矿。另外,碳灰石、萤石、高岭土、矿泉水等矿产资源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全市现已开发矿床矿点350多处,矿山企业149家。

【古生物化石资源】凌源地区自中生代以来,受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部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盆岭相间的构造格局。从地理上看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沉积岩面积达98%。其中中生代地层出露极为广泛,有极其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凌源古生物化石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分布广。遍及11个乡镇,仅朝阳市级保护区面积就达2000多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则达200平方公里。二是种类多。目前已知有二十几个门类和几百个种类。其中:有属国家一级保护类型的孔子鸟、娇小辽西鸟等鸟类化石;有凌源潜龙、神州龙、中华龙鸟、鹦鹉咀龙、翼龙、满州鳄及东方喙龙等8属8种爬行类化石;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对象的“攀援始祖兽”等哺乳类化石和中华古果等。三是价值高。凌源古生物化石已有10个世界之最。娇小辽西鸟,是目前世界上鸟类最古老的代表,是原始鸟类向反鸟类演化的中间环节类型,极具科研价值;凌源潜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陆相湖泊中的爬行类之一,为研究水中爬行类的演化、分支首次提供证据;刘氏原白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属于世界上首次发现的还有凌源东方叶肢介、凌源市额尔古纳蚌等,特别是一个全身披满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发现,再次轰动世界。中美联合科研小组断言,这些化石为鸟类起源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凌源的古生物化石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红山文化——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1983年,在占凌源地域2/3面积的牛河梁,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处约50平方公里的遗址。一座女神庙数处积石大冢群,以及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的类似城堡或方型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同时出土的还有女神头像、玉佩饰、石饰和大量供祭祀使用的器具。尤其出土的两件龙形玉器,最受瞩目。2003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第16地点中心大墓进行了最后发掘,发掘面积1575平方米,发现了红山文化墓葬6座,出土了大型玉人、玉凤等珍贵文物470余件,并且在一座墓葬中发现了第三件玉雕龙。玉雕龙又叫猪龙形玉佩饰。由于它以龙为形以玉为质,因而,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图腾的印迹。这一系列的发现,证实在5000多年前,牛河梁已经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重大发现,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了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并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余年。这项考古新成果的出现。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等学科的研究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同时,红山文化墓葬的独特之处,即只随葬玉器。牛河梁的1号冢是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墓葬之一,在其丰富的随葬品中,竟然没有新石器时代墓葬中普遍随葬的陶器。根据红山文化已发现的墓葬及随葬品,可以得出红山文化具有“惟玉为葬”特征的结论。同时,如果把出土的一些玉器同《周礼》中记载的六种玉礼器“璧、琮、圭、璋、琥、璜”相比较,可以发现,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具备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礼”的雏形。“惟玉为葬”的实质乃是“惟玉为礼”。玉器是红山文化的精髓,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1988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重点大遗址。

辽ICP(备) 10202468号-1 

辽公网安(备) 21138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