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建平县朱碌科镇是国歌的重要发源地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1-06-20 11:10:26    文字:【】【】【

李小梅

聂耳慰问义勇军旧址

朱碌科镇位于建平县东南部,努鲁儿虎山中段南侧,冀、蒙、辽三省通衢之地。朱碌科是蒙古语的音译,是“心脏”或“中心”的意思。清乾隆年间,这里交通便利,是附近百余里内最繁盛兴旺的地方。相传,小镇南边有一眼自流泉,泉水甘冽,清澈见底,春天一到,清泉中便孕育出两种活泼的小蝌蚪,一种朱红色,一种墨绿色,游来游去,灵动可爱。慢慢地,在演变中,朱碌科的名字就流传开了。

朱碌科从历史的深处辉煌走来,现在不仅是“中国杂粮之乡”,更是“义勇军的摇篮,国歌发源地”。这个乡村小镇,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义勇军朱碌科阻击战旧址

坐落在朱碌科镇的聂耳雕像

建党百年之际,为了寻访国歌发源地,探寻国歌背后的故事,笔者联系了建平党史专家胡广志老师。

初春的一个星期天,在胡广志老师的办公室里,我们见了面。胡老师是建平史志办党史专家,国歌文化发掘人,学识渊博,历史知识深厚,几十年致力于研究论证建平朱碌科是国歌创作发源地。这些年来,他去过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的故乡,走访过田汉之孙田刚;去过《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聂耳的故乡,走访过聂耳的侄孙后辈;去过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朱庆澜的家乡,走访过朱庆澜的后代子孙。更是无数次去省城、进北京,到有关部门讲解认证,始终在为朱碌科是国歌重要发源地的考证做着不懈的努力。

胡老师坐在我的对面,语气平和,神态自若,给我讲述国歌发源地的故事,带我走进那段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走进历史的记忆深处,去探寻国歌在这片热土上留下的最鲜明的印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沦陷。东北各地民众纷纷组建义勇军,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不到一年的时间,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1932年10月,在奉天读书的高体乾终止学业,回到家乡朱碌科组建义勇军,在中共热河特别支部的协助下,高体乾部义勇军在朱碌科诞生,穿上服装的义勇军,在弥陀寺庙前的广场上举行了武装抗日游行。这个消息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播开来,其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到朝阳、奈曼地区,参加抗日的人数扩展到五百余人。义勇军在参加了彭振国一军团的锦西战役后,高体乾部编为第一军团第二支队,高体乾任支队长。此后,朱碌科义勇军名声大振。

1932年底,活动在盘山一带的义勇军第二军团奉命转移到朱碌科,建立了第二军团临时总指挥部,并且在这里参加热河抗战。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先是向山海关进攻,然后兵分三路向热河进攻,热河抗战随即爆发,朱碌科成了热河抗战的前线。其间,东北义勇军的抗日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全国人民群情激愤,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热河抗战。

1933年2月,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朱庆澜组织慰问团赴热河前线慰问义勇军。2月22日,由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常委、军事部部长王化一及第二军团的部分人员,杜重远率救国会政治部部分人员及学生宣传大队40人,还有上海代表胡筠庄、穆藕初等银行界的人,再有联华公司的聂耳、明星影业公司的摄影师张慧冲所率领的《前敌摄影队》以及上海青年曹艺、叶劲柏、宋文梅等五位抗日青年,合在一起的慰问团共80余人,运载六辆卡车弹药、服装和慰问品,从承德出发,奔赴慰问目的地---抗战前线建平县朱碌科。25日夜,慰问团抵达朱碌科,稍作休息。

26日清晨,慰问团为驻守在朱碌科的第二军团临时总指挥部的人员和骑兵一团的指战员进行慰问并演出,赠送了慰问物资,和写有“授你慰问品,收我东北山河”的慰问袋。聂耳跟随救国会联络副官高鹏发放慰问品,发放到三营时,新任营长刘凤梧指挥官兵唱起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后大受鼓舞,就问战士:“你唱的是什么歌?”战士就把所唱的歌词歌谱给了聂耳。义勇军浴血抗日的战斗风采,高唱《义勇军誓词歌》奋勇杀敌的场面深深震撼了聂耳,为他以后创作《风云儿女》主题曲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行的慧冲影片公司战地摄影队,随团拍摄的纪录片《热河血战史》,真实地记录了抗日义勇军骑兵部队的训练场面及迎战准备情况,展现了建平朱碌科阻击战中的东北义勇军骑兵部队驰骋杀敌战场的战斗风采。

后来刘凤梧在看到这部影片的截图时,激动地说:“那个骑白马的就是我,是骑兵团的营长,当时我们在北票的南岭一带刚刚打完一场胜仗,来到朱碌科,见到了朱庆澜组织的慰问团,也是那时候见到的聂耳,我还指挥战士们给他们唱了《义勇军誓词歌》呢。”

讲到这里,胡广志老师从桌上拿过一个记录本,翻开一页说,这就是当时刘凤梧指挥战士们演唱的《义勇军誓词歌》:

起来!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家园毁,山河破碎,民族危亡。

留着头颅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

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向前冲!

携起手,肩并肩;

豁出命,向前冲!

用我们的身体筑起长城。

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前进啊!前进!向前进!杀!杀!杀!

你看,这铁骨铮铮的誓词,与今天的《义勇军进行曲》何其相像。这悲壮激昂的旋律,怎能不让当时身在其中的聂耳深受鼓舞?是啊,我的耳边仿佛听见了旌旗猎猎呼啸有声,战马嘶鸣奔赴抗战前线的场景。

聂耳从热河前线回到上海,把自己搜集到的传单及《义勇军誓词歌》词谱转交给田汉。

《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1934年,朱庆澜将军出资赞助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中国第一部抗日题材影片《风云儿女》。《风云儿女》由田汉编剧,但是,田汉只是交出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这歌词是田汉把聂耳给他的《义勇军誓词歌》的歌词修改后形成《风云儿女》主题歌的歌词。田汉于1935年2月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田汉被捕后,聂耳承担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作曲的创作任务,完成谱曲初稿。4月15日,聂耳奉党的指示,转移出国,途中到了日本,4月末将曲谱定稿寄回上海电通影业公司。

在电影《风云儿女》前期拍摄完成以后,田汉的主题歌歌词并没有确定

歌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来

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进行曲》三个字。作为电影《风云儿

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画龙点

睛地在这首原名为《进行曲》的歌名前,

加上了“义勇军”三个字,确定歌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可惜的是,歌曲问世两个月后,聂耳在日本不幸溺亡,年仅23岁。《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他传世的“绝唱”。从南京宪兵司令部出狱的田汉惊闻噩耗,不禁失声痛哭。

1935年5月16日,电影公映后,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很快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唱响。成为中国革命战斗号角,激发无数英雄儿女走向抗日前线,前仆后继,英勇战斗,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1949年10月1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胡老师沉思片刻,舒展着笑容,接着说,那是2015年2月初,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省委党校教授王建学、辽宁社会科学院张洁、东北大学李正鸿和辽宁大学焦润明四位专家,莅临建平朱碌科镇参观考察聂耳慰问抗日义勇军旧址。

“当年聂耳、田汉所到的热河前线现为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位于辽宁境内。今年2月,辽宁大学焦润明、东北大学李正鸿、辽宁社科院张洁和我到实地考察,结论是《义勇军进行曲》发源辽宁,也就是聂耳有感于辽宁地区义勇军前线的情景而创作的。”王建学说,四位学者在研究结论上签了字。

王建学又说:“建平县朱碌科的‘聂耳慰问义勇军旧址’十分特殊,是一处重要的独有的文化资源,《义勇军进行曲》的产生和传唱,是义勇军精神的传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有的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历史的依托,借助《义勇军进行曲》发源地的追踪,可以更好地把中华民族的传统传承下去,将义勇军精神发扬光大。”

东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正鸿认为:“朱碌科是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过程中的重要元素。”

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洁详细介绍了几位学者的考证细节。1933年2月,辽宁义勇军到热河参加“热河保卫战”。2月25日,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朱庆澜率慰问团,带着枪支弹药和慰问品来到热河前线慰问义勇军将士。聂耳等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也随团来到热河前线慰问。“聂耳当时在热河前线朱碌科亲眼看到了辽宁义勇军抗敌的场面,为他后来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曲谱丰富了情感。”“歌词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就是义勇军的口号。这也佐证了田汉和聂耳一样都是在义勇军抗战前线采风的。”张洁说。

此时此刻,站在“聂耳慰问义勇军旧址”的石碑旁边,脚下是这片血祭的土地。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时至今日,站在历史新的起点,国歌已经不仅仅是一首歌曲、一段旋律那么简单,它已经浓缩成一本抗日史书,载入史册。这首歌是民族的最强音,永远的进行曲。每一次乐曲响起,都弘扬着爱国情怀,凝聚着中国力量,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神。这雄壮嘹亮的歌声,激昂奋进的旋律,一定会伴随着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朝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供稿)

辽ICP(备) 10202468号-1 

辽公网安(备) 21138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