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三医联动”统筹协调机制的指导意见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9-11-01 22:43:51    文字:【】【】【

关于建立“三医联动”统筹协调机制的指导意见

 

辽医保发〔2019〕18号 

各市医疗保障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 

  为加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的有效联动,提高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提升改革的效果,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成果的获得感,现就建立完善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以下简称“三医联动”)统筹协调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 提高对“三医联动”重要性的认识 

  “三医联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全面实施“三医联动”夯实了组织基础,提供了体制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医疗、医保、医药改革的内在关联性,结合部门职责,切实增强“三医联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强化部门间改革的联动机制,协调推进 “三医联动”,发挥出权责一致、统一高效的优势,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辽宁发挥应有作用。 

  二、 建立政策协同机制 

  建立深化医疗、医保、医药改革政策协同机制,是推进“三医联动”的关键。要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有机整合,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统一管理,构建“三医联动”的整体性治理格局,推动实现深化医改的目标。 

  (一) 建立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与使用的协同 

  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与使用的政策,加强招标采购和使用政策的协同。卫生健康部门要不断扩大临床路径覆盖面,落实处方点评、中医药辨证施治等规定,重点监控抗生素、辅助性药品、营养性药品的使用,不断提高药品、医用耗材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医疗保障部门要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遵循疾病谱变化和临床路径,改革药品、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机制,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招采合一、以量换价,采用协同、为用而采,降低医疗成本。 

  (二) 建立医用耗材、检验检测试剂招标采购与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协同 

  全面实施医用耗材、检验检测试剂集中采购,分类推进医用耗材和检验检测试剂集中带量采购,做到以量换价、量价挂钩,建立医用耗材、检验检测试剂带量采购与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有效协同和联动,进一步降低医用耗材的价格和医疗机构运行成本,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以及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比价关系,促进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在医疗总收入中的比例,为理顺医用耗材价格创造有利条件。 

  (三) 建立药品与医用耗材招标采购、临床使用和医保结算的协同 

  分类推进药品与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加强对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质量、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和药款结算、中选药品及原料药生产的监测,做好确保质量、稳定供应、保证使用、及时回款等工作。鼓励按照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医用耗材采购预算落实医保基金预付政策,探索医保经办机构与企业直接结算或医保基金预付货款。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探索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医保支付标准的形成机制,妥善做好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医用耗材医保支付标准与中选价的协同,结合合理用药,引导医疗机构和患者形成合理的用药习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医疗机构使用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与医疗耗材,公立医疗机构可按照两个允许(允许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统筹用于人员薪酬支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医疗机构将药品和医用耗材使用内化为运行成本,主动控制药品和医用耗材使用。 

  (四) 建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采购考核机制与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机制的协同 

  将药品、医用耗材和检验检测试剂采购、使用情况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协议内容。公立医疗机构应严格落实购销合同约定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采购量。加大对药品和医用耗材网上采购的监控力度,杜绝网下采购、索要返点、“二次议价”、药房托管、不及时回款等违规现象,按照按月监测、年度考核的方式,监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执行药品和医疗耗材集中采购的情况,并将其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和医保费用考核,从严管理。对采购结果执行周期内未正常完成中选品种采购量的医疗机构,相应扣减下一年度医保费用额度,严重的记入企事业单位信用记录。对中选品种处方量下降明显的医生,应进行专项约谈。对违反医保服务协议的,由医保经办机构通过约谈、警示、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以及暂停或解除协议等方式进行处理。完善医保智能审核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大数据分析,对使用频次高和费用大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重点监控、重点稽核、定期通报并向社会公开。建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黑名单”制度,完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体系。 

  (五) 建立医疗服务价格与医保支付标准制定的协同 

  在调整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对涉及患者比较普遍的诊察、护理、床位等项目价格时,开展医保基金影响测算,确保医保基金可负担。推进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确定、医疗服务价格正式项目增补和医保支付的有效衔接。 

  (六) 建立医药价格与行业监管、市场监管的协同 

  在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中,医疗保障部门要合理确定和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探索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市场监督部门要加强医药价格检查,严肃查处违价行为,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同时在执法过程中,遇有价格政策相关问题,要及时与医疗保障、卫生健康部门沟通,完善价格政策,制定价格检查界限。 

  三、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医保、医药信息的联通和共享机制,为“三医联动”提供信息共享支撑。 

  (一) 建立“三医联动”相关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 

  建立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医保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医保基金管理等信息的共享机制。医疗保障部门通过为卫生健康、市场监管、药品监管等部门提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账号的方式,实现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数据的信息共享。卫生健康部门及时通报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医疗服务监管、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等相关信息药品监管部门将药品(含院内制剂)和医用耗材生产、经营企业、产品审评审批、药品零售企业和监管信息及时与医疗保障部门共享。 

  (二) 建立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平台与医保结算平台的互联互通机制 

  推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逐步实现与医保结算平台等的互联互通,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医保结算数据互联互通机制,实现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与医保支付审核结算的闭环管理。 

  (三) 建立药品、医用耗材质量、价格、供应监管信息的共享机制 

  医疗保障、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和药品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要及时沟通,定期互相通报工作信息,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线索互转互递、执法互补互助。医疗保障部门及时将医药价格和供应保障异常波动信息通报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和药品监管部门。医疗保障、卫生健康部门发现价格违法行为,要主动向市场监管、药品监管部门移交线索。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集中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质量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企业落实停产报告措施,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查处。建立辽宁省“三医联动”综合监管举报平台,完善部门协作、长效监管、联合惩戒工作机制。 

  四、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省医疗保障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建立“三医联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相关工作,研究、协商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各有关部门要突出跨领域、多部门的政策统筹、信息互通、协作配合、有效联动、互相支持,形成高效运转的长效机制。 

  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省医疗保障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召集人,相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任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相关部门确定专门联络员,建立业务工作常态化会商制度 

  附件:辽宁省“三医联动”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名单 

                                                         辽宁省医疗保障局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辽宁省药品监管管理局 

                                                                                 20191028 

 

 

辽宁省“三医联动”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名单 

  召集人: 

      张秀坤  辽宁省医疗保障局局长 

  成员: 

      岳泽慧  辽宁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 

      陈艳兰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赵桂琴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王嘉仡  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联络员: 

      张  强  辽宁省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招标采购处处长 

      计立群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 

      石家玉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价监竞争处处长 

      吴云飞  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监管处处长 

辽ICP(备) 10202468号-1 

辽公网安(备) 21138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