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 新农业】凌源倾力打造“六有”美丽乡村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1-01-14 16:45:48    文字:【】【】【


      近两年来,凌源市在省市农业部门大力支持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加强组织领导,打造“有保障”的美丽乡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市领导亲自抓乡村振兴工作。每年初,都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意见,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屯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2020年,自2月起,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的村屯环整治,投资大、力度大、参与部门多,取得了明显成效。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组合融创的活,在建设中,除了修路、修院、栽花种草,凌源市还建立垃圾清除的长效机制,由当地汽车生产企业配备垃圾清运设备。
图片
      强化项目支撑,打造“有产业”的美丽乡村。
      围绕产业发展,狠抓乡村振兴产业,引导资本、技术、人才向农业流动,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以“菜花畜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为依托,建设近6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设施蔬菜2020年猛增5000余亩,总面积达到25万余亩;禾丰牧业生猪养殖、厚德牧业黄牛养殖、东城生猪屠宰深加工、鲜食玉米深加工等一批农业深加工企业迅速兴起;注重品牌建设,申请了6个区域公共品牌,让凌源农业生产动力更加强劲。注重特色强农。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设施果业、特色养殖。大樱桃、草莓种植异军突起;鹌鹑养殖方兴未艾;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对产业产业进行重点规划;注重质量强农。实施农产品销售可追塑制度,蔬菜生产和农业投入品全实现全过程可监控,物联网技术为产品质量上了一道“安全阀”。注重产业融合强农和科技强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渐和佳境,刘杖子镇列入融合发展示范镇。
      狠抓环境整治,打造“有颜值”的美丽乡村。
      年初以来,凌源市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沟门子镇共投入220万元推进环境整治工作,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凌源市的城乡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升。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产生的垃圾增长过快,处理不及时极易污染城乡环境。2020年初以来,凌源市结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多管齐下,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热潮,从根本上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3月以来,凌源市相关部门及各乡镇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等各种形式,紧盯乡村垃圾清理、道路村屯绿化、拆除违建、商业网点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等重点工程,集中对城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各类市场、建筑工地、车站商超、居民小区、高速路出入口、宾馆饭店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对辖区内的生活垃圾、卫生死角进行“地毯式”清理;对“私搭乱建”出重拳,对“乱摆乱占”坚决整顿,对“乱停乱靠”严厉打击;系统推进全市绿化工作,形成“推窗见绿、出门赏景”的良好风貌。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整治资金1800多万元,用于清垃圾、治河道、购设备、建绿地。以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在18个村进行大规模改造、绿化、硬化。在沟门子镇双庙村、牛营子镇百尺沟村、瓦房店镇兴隆庄村、万元店镇铁匠炉村、刘杖子镇刘杖子村、刀尔登镇三道梁子村、佛爷洞乡酒局杖子村、四官营子朱株杖子村、三家子乡毛头坝村、乌兰白镇七间房村,宋杖子镇石羊石虎村、大王杖子乡大刘杖子村,可以说美丽新村遍布全市各地,如一片片美丽花海,芳香四溢。在这些村庄,垃圾、厕所、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0%。

      培育文明乡风,打造“有风尚”的美丽乡村
      加强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让自治高效运行、让法治落地生根、让德治融入日常。为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打造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德孝凌源”建设,着力打造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品牌。建强宣传阵地,让德孝文化学入人心。各部门单位将德孝文化建设融入机关文化阵地建设,乡镇着力打造德孝主题文化广场、文化墙、文化长廊,切实推动德孝文化在广大群众心中扎根开花。突出建设重点,让德孝文化落地见效。加强各类教育基地建设,全市共建设命名凌源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个,红色教育基地10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12个,各基地广泛开展德孝主题活动,引领广大干部群众行动起来;在校开展践行孝道从我做起师生大签名活动,开展“德孝少年”“孝心好少年”评选活动。
      注重打造特色,让德孝文化开花结果。自德孝凌源建设启动以来,四合当、松岭子、宋杖子等多条建设亮点在学习强国平台推出,德孝文化建设成果丰硕。牛营子镇石杖子村实施积分制管理,以记录村民公益美德、社会治安、乡村建设和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开展星级家庭评选,积极培育良好家风村风乡风;松岭子镇南洼村将德孝文化建设融入到脱贫攻坚“五比一奖”活动中,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南街街道客车社区打造雷锋主题社区,传播奉献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引领广大居民崇德向善,服务社会;凌源市实验小学深挖传统文化精髓,开展“本根教育”,编辑校本教材,持续开展“日行一善”“道德银行”等主题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切实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通过德孝凌源建设实现了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目标。

      深化制度改革,打造“有活力”的美丽乡村。
      坚持把制度改革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以有效制度供给理顺城乡关系、激活农村资产、优化要素配置,进一步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一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制度改革。严格落实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通过做好相关政策、法律和思想宣传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已全部发放到位。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依法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权能。三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抓好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股份量化工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保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受益。四是创新农村经营方式改革。全面摸排农村村集体经济现状,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消灭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空白村”清零。


      推动城乡融合,打造“有磁力”的美丽乡村。
      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统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致富。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扎实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扶贫、旅游扶贫等,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全市脱贫摘帽。二是加强农村基础改善。加强道路交通基础建设,实现建制村通客车、自然村逐步通水泥路。坚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尤其注重农村薄弱的学前教育建设;重塑城乡关系,强化人、地、钱要素供给,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加快建立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经济要素向农业流动、社会保障向农民延伸,城乡差距不断缩减。



辽ICP(备) 10202468号-1 

辽公网安(备) 21138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