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出现新“井田制”,群众的智慧真是无穷啊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6-07-08 15:02:08    文字:【】【】【

四合当镇:项目扶贫真给力

新的“井田制”让居者得其财

 

本报讯 (记者 薄熙惠)焦阳炙烤着大地,在凌源市四合当镇张涵杖子村,一栋栋正在施工的大棚银白色的钢筋骨架与周围已经打了蔫的绿色玉米形成鲜明对比。“这证明我们选择保护地这项避灾产业实施脱贫攻坚战更加正确!”四合当镇党委书记刘伟告诉记者。

“产业脱贫,我们有底气。”该镇副镇长孙海丰拿着一份厚厚的清单对记者说,在这份名称为“四合当镇张涵杖子村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年收入预算情况统计表”上,所列的73户贫困户,每一户的现收入、与脱贫标准相差金额和帮扶单位、市帮扶责任人、镇帮扶责任人、党员帮扶责任人、爱心帮扶责任人写的一清二楚。如,低保户尢占臣,因病致贫,家中人口3人,年生产性收入1400元、粮食直补193元、子女赡养费1440元、社会养老保险2040元、退伍补贴1280元,人年均收入2117元,与脱贫指标相差1023元。对他进行帮帮扶的措施是合作社带动,直接对他帮扶的党员责任人齐汉芝,帮扶产业就是大棚。

为此,今年,四合当镇党委主抓的一件事就是发展设施农业。四合当镇设施农业有基础,是设施农业大镇。但是发展早,与目前新的标准化大棚相距甚远,产量也低。镇党委政府确定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在张涵杖子新建两个标准化小区,跨度达9米,占地300亩。土地流转工作从今年4月开始,至5月初完成,参与土地流转的贫困户,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收益;没有参与流转的贫困户,由党员与建棚户结成对子,共同帮扶,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入大棚工作。

记者站在山上远眺,但见连片大棚连排排对对,绵延数里。现在两个省级标准化小已经初现雏形,已经“封顶”大棚78栋,在建的20栋。从钢筋骨架的焊接来看,以前在凌源还真没看到过这么标准的大棚。

“我们的钢筋骨架供应商,是一位农民企业家,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市人大代表,非常有责任心;在扶贫攻坚战中,他积极参与,为大棚户垫资,这也是企业扶贫的一个环节。”刘伟说。

“党员+产业+群众+贫困户”这种扶贫方式已经在四合当全镇推行。镇村干部、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携手生产能手、技术能手、营销能手、理财能手、能人大户及爱心团队,组成的帮扶小组,与贫困户对接,完全可以让贫困户脱贫。五家子村党员段丰强联系五家子村民段勇增安排低保户段某贺、安某生到内蒙古一砖厂产打工,人均收入可达一万元;村支书段永成找到兴雨加油站站长,帮扶贫困户,给予物资支持,并计划带动两个贫困户。

“党员+产业+群众+贫困户”这种模式以项目区为单位划分帮扶的贫困户。以张涵杖子为例,目前已经划分了8个生产项目区,包括四片设施农业小区和养殖业、种植业集中小区和合作社,就好像春秋战国时代的“井田制”,这种新的“井田制”实现了耕者非耕者均有其收入。

除了设施产业扶贫,四合当镇还引进了光伏产业。目前,用于前期试验的太阳能电池板已经运到张涵杖子村,试验成功后,将寻找合适地点集中安装,收入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新的产业;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实施的乡村基础设施工程,在改善农民居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安排了一批劳动力;开发旅游资源,新建的蒙古包散落在油菜花中,引来无数游人拍照,游园之外就是蒙族特色小吃;企业扶贫,古建瓦厂带动30名贫困户就业;楼上村惠农中药材合作社种植介梗等中草药,带动了87户贫困户脱贫。四合当镇的九项扶贫具体措施虽然不是一日之功可见成效,但可确保贫困户在三年内全部脱贫。

辽ICP(备) 10202468号-1 

辽公网安(备) 21138202000003号